我所理解的财富(下)

前几天写了《我所理解的财富》,把别人和自己的想法和经历揉杂成一篇文章。原本没有写续集的打算,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,所以权当是一篇补丁。

在自然科学中,无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更高一层的抽象,勾股定理、欧拉公式、万有引力定律、质能方程、麦克斯韦方程组、香农定律……用简洁优雅的公式解释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,帮助人们理解和创造世界。

同样的,社会科学中如果能有更高一层(N-1层)的抽象,创造出优雅而又美妙的公式,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本质,就像联系起质量和能量的关系。

前文说到财富就是「需要的东西」,是需求,是欲望。可以通过创造产品满足欲望,也可以通过交换产品满足需求,甚至可以通过创造欲望适配产品。

产品可以是实物,也可以是非实物。可以是空气、水、食物,可以是黄金、住宅、资产,也可以是音乐、游戏、NFT,还可以是健康、技能、权力,甚至可以是一种感觉。

如果你能创造一种「快乐的感觉」,那我想肯定有无数的人愿意为此付费──所有的消费都在刺激你的多巴胺,贩卖「快乐的感觉」。

我们也可以把描述进行简化,像是公式那样:

  • 创造产生财富
  • 交易产生财富
  • 欲望产生财富

当然,公式也不一定是什么真理,更高层的抽象更加有助于理解现实世界,找到世界的规律,人与动物的不同也在于此。

如果套进公式,我们会发现「货币」更像是「代金券」,我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,但暂时又不需要兑换财富满足自己。那么货币可以用来兑换我们可能未来需要的财富──我们并不需要「货币」本身。

这不难理解,翻翻货币定义,货币本来也就是一种中介商品,是政府信用券,或者说是一种计量单位。

假设我能创造出一切我想要的东西,那么我就不需要货币。显然这不可能,所以我们只能创造出别人想要的东西,然后用货币媒介与之交换财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现实中我们往往过度关注「货币」本身,而像空气、阳光、水、食物这样自然界中的基本生存条件,和健康的身体、年轻的时光,却最容易被忽略。

上下浮动的数字,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生活。淘宝直播、微信社交、抖音小故事、拼多多砍一刀,无一不在抢夺用户的时间,甚至用户自己也需要「杀时间」。尽管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。

一寸光阴一寸金。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或许时间才是最宝贵的。当我的结论和古老的谚语能呼应上的时候,会有一些兴奋,更有一种敬畏之心。每当看到创业者们奔赴在浪潮之巅,我也时常反思自己是否在虚度光阴。

最近有个有趣的尝试是给自己的时间定价,可以适当高一些,当计算收益和时间标价差距太大的时候,可以帮助我做出决定当下应该做什么。

上学的时候,我经常和老师辩论读书的意义。受限于当时的认知,是无法理解「知识本身就是财富」,而需要用「知识变现」来解释,但知识变现的逻辑并不完美,黄金屋和颜如玉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。

现在能够看到知识的力量,也能看到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,有时候又会陷入人生有什么意义的思考。直到某天恍然大悟:因为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命题作文,没有人问我想要什么,只有人告诉我需要什么。所以我们习惯性地以为所有问题都有出题人,以为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。

当我们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,潜意识中把人生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,希望别人给我们设置一个答案。好像有点偷懒喔。

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由开放探索的世界,连我们每个人的出生本来就是一个意外。那些条条框框就像是马路上的虚线和实线,虚线可以穿过,实线可能会扣分──但并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开过去。如果你是一辆越野车,还能开上马路牙子,甚至可以穿越河流与山谷。

财富通常和自由联系在一起,财富自由──仿佛财富的终极意义就是自由。什么是自由,自由就是你想要的一切。什么是你想要的,只有你知道。

定义一个你想去的地方,然后过去,这就是意义。

定义一个你想要的东西,然后得到,这就是财富。

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

祝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。

同步微信公众号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_UnS9lZTWhAzY0i9hmOVg